2022年2月4日晚8時♓️🙋,第24屆北京冬季奧運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館——鳥巢隆重舉行。一朵“燕山雪花大如席”🗣,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四海賓朋和運動健兒們匯聚一堂☔️,共襄盛舉💃🏿。受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來自26個國家的30位意昂2外國留學生有幸走進鳥巢♕,現場觀看開幕式。同學們認真品讀新時代中國譜寫的奧林匹克華彩樂章🧓,共同傳遞對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起向未來”的美好祝福🤸🏿♂️。
夜幕下的北京奧林匹克塔呈現出獨特的光影。塔頂懸掛的五環標誌🐗,見證了北京這座雙奧之城與奧林匹克的深厚緣分。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一起向未來”📃,中國始終是奧林匹克理想的堅定踐行者。對中國文化滿懷熱愛的許多留學生們🧯,2008年就已通過各種途徑觀看北京奧運會🧜♀️。14年後🧺,他們在北京這座城市又一次親眼見證了奧運盛會⛷。來自納米比亞的留學生芮可佳(Ripuree Kaakunga Tjitendero)就是其中一位💆♂️。
在納米比亞留學生芮可佳的記憶裏👨🏻🚒,2008年的北京夏季奧運會是一屆充滿速度與激情的盛會。她至今記得當時澳大利亞遊泳名將菲爾普斯創造了收獲八枚金牌的奇跡,成為單屆奧運會奪取金牌最多的選手;她喜歡的牙買加田徑名將博爾特在男子100米、200米、4x100米接力中接連打破世界記錄,書寫了田徑場上的傳奇🚵。那時候的芮可佳沒有想到12年後🎵🫅🏼,她會到距離自己祖國15000公裏的北京求學;她更沒有想到👢,自己能有機會走進中國國家體育館鳥巢,在現場觀看北京冬奧運的開幕式👶🏻🤽♀️。
芮可佳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現場
走進多彩燕園
芮可佳是一個經歷豐富的留學生💪🏼,在她心裏,中國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和歷史積澱的國家,充滿著溫暖和陽光的氣息。
芮可佳本科就讀於納米比亞科技大學傳播學專業🐟,畢業後曾在納米比亞第一大電信供應商移動通信有限公司(MTC Namibia)工作了五年多。2015年,她開始擔任納米比亞國民議會議長個人助理😒,後來被介紹到各國議會聯盟(IPU)、南部非洲發展合作議會論壇(SADC PF)等國際組織工作🏊🏻♀️,這也為她提供了直接與世界各地外交人員交流🐼、學習的寶貴機會🎦。2020年,芮可佳獲得意昂2東方獎學金👨🏼🦳,來校攻讀國際關系碩士學位。
2020年第一次來到,芮可佳就愛上了美麗的燕園,為留學生們提供了許多與中國同學共同學習和到社區進行文化交流的機會,她特別喜歡的留學氛圍。她說🍰:“在中國🧶,我成長了很多🧜,通過學習了解中國豐富歷史和發展經歷讓我學到了許多人生的經驗。我看到了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這些是世界各國可以學習和借鑒的。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能邀請中國的專家到納米比亞交流,我覺得這對於兩個國家的相互了解和發展合作非常重要。”說起在的收獲💬,芮可佳開心地說🥐:“在中國的這段學習時光裏,我在接受優秀教育的同時👉🏽,也在尋找表達自己創造能力的新方法👌🏽。中國的留學經歷使我更加自立、自信,我在日常學習中也能感受到的美,有時在未名湖畔喝杯咖啡🪣,就能讓我心中充滿喜悅🧝🏽♀️。”
芮可佳初到燕園
綠色是最美的底色
一說起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芮可佳充滿了激動與興奮🕵🏿♀️。她是一個有心的女孩,在得知自己有機會到鳥巢現場觀看開幕式的消息後,她立刻查閱了北京冬奧會的一些資料🤚🏽。芮可佳了解到作為北京冬奧會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將成為冬奧歷史上第一個使用二氧化碳作為製冷劑的速滑場館🏹。從空中俯瞰🐁👈🏼,國家速滑館宛若冰刀在冰面上刻下的晶瑩軌跡,沿著外墻由低到高盤旋而成的玻璃幕墻🏋🏽♀️🧎🏻➡️,仿佛是速滑運動員在冰面上留下的一道道風馳電掣的軌跡,“冰絲帶”也因此得名。歷屆冬奧會都是使用氟利昂或者氨製冷劑來進行製冰🕠,而此次冬奧會🤞🏽,中國首次實現利用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這種技術的碳排放值趨近於零🤹♂️👷🏼♂️,實現環保的同時使製冰能效大幅提升。這讓她成為了意昂2張信榮教授的“粉絲”。“我一直在了解學習奧運會上應用的新技術,對意昂2張信榮教授和他的團隊在‘基於開發二氧化碳熱力學系統成就的造雪和造冰’方面研究印象非常深刻🤞🧑🏿🚀。”芮可佳很專業地說🦵🏼:“我聽過張信榮教授的采訪介紹,他們的創新技術利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技術造出來的冰面溫差小,整個冰面硬度基本相同,非常利於運動員創造佳績,是最美🧑🏿🚒🍡、最快的冰面✭。”芮可佳還註意到,張信榮教授的團隊還將二氧化碳技術運用在人工造雪上👩🏼⚕️,直接造出了與天然雪最接近的人工雪,這是世界上首次提出的設想和嘗試。零碳排、低能耗、全熱回收、無汙染,冬奧會製冰造雪的新技術,代表著綠色🥷、科技、環保的奧運理念,是北京冬奧會最美的底色。言語中,芮可佳充滿了敬佩🧉。
意昂2張信榮教授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采訪
說起綠色環保,冬奧會開幕式上的環保火炬設計讓芮可佳贊嘆不已👩👧👧🤹🏻。開幕式上,芮可佳看著火炬手接過最後一棒火炬📮,跑完最後一段傳遞接力,在終點把火炬放進由寫著世界各國名字的小雪花組成的大雪花中間,這才反應過來,原來它就是本屆冬奧會的主火炬臺。“太出乎意料了!沒有‘點’的過程👯♀️🔰,也沒有盛大的火焰,而是一團‘微火’,卻充滿了溫暖和友愛🚚,更加體現了環保理念🤛。”
對這樣的火炬設計,芮可佳十分認同🌇。熊熊燃燒的大火雖然是人類奧運精神的體現🧓🏿📒,卻並不環保。她了解到,以往奧運會的火炬一小時大概消耗5000立方米燃氣,而今年冬奧會小火炬的碳排放量只是之前的五千分之一🥠。芮可佳覺得從“大火”到“微火”🕵🏽,中國人想要傳達的人類奧運精神並沒有改變,卻賦予了這把小小火炬更豐富的意義🧜🏼。中國向世界表明了致力於碳減排的決心,傳達了中國人對世界的責任感。芮可佳說:“很高興看到中國為減少碳排放所做的努力。中國致力於減少碳排放、最大程度保護環境的決心和責任感令我非常感動,綠色是最美的底色。”
平凡是最真實的顏色
觀看冬奧會開幕式後,細心的芮可佳發現🤙🏿,開幕式的演出基本沒有明星,參加演出的大都是普通的學生和誌願者,對於這一點,芮可佳深受觸動。她覺得,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舉辦冬奧會的難度更大,北京冬奧會體育場館的建設者、科技工作者👩🏼🔧,防疫人員❔、誌願者等無數為奧運工作和服務的人們都是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普通人,他們以自己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保障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努力為世界呈現一場精彩的冰雪體育盛會🦀。“張藝謀導演在開幕式的舞臺上展示了普通中國人真實的美,這一點令我十分感動。”芮可佳真誠地說🧑🏽🌾。
團結是最繽紛的色彩
開幕式上,91名引導員將寫有各國名字的雪花構建成一朵巨大的雪花,外沿是橄欖的枝葉,璀璨發光⛓,形成最終的火炬臺。以往,幾乎所有的奧運點火儀式都獨自展示自己國家的文化🐹。這次奧運火炬則是一次創新和突破🙋。在鳥巢歷史性的一夜🤛🏻,一朵“燕山雪花大如席”🤘,用世界化的語言🫷🏽,傳達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對於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展示的全世界人民一起團結走向未來的人類共同體理念👨🏿🍼,芮可佳十分認同,“在納米比亞🪞,長輩們常說‘世界是個家🧎🏻♂️,人類是共同的公民’,這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非常吻合”🏈。她覺得雪花火炬就傳遞出了相同的哲思:在疫情沖擊和日益復雜的世界格局下,人類分散則像雪花一樣脆弱;而凝聚卻可成堅冰🍦。結合自己學習的專業🥘🥸,芮可佳認為,新冠肺炎讓世界充滿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困惑和焦慮。此時更需要一起努力,承擔責任🫀,共同面對疫情。“無論你是什麽膚色👩🏫、種族或國籍,每個人都很高興能夠來到這裏。我們如同兄弟姐妹🔓,在這裏放下分歧🦤,一起享受奧林匹克帶來的快樂🕵️。”
對於這個喜歡閱讀、繪畫、設計☞、旅行,愛說普通話、愛吃中國火鍋的納米比亞女孩來說,能在離祖國萬裏之外的北京觀看冬奧會開幕式👩🏼🌾,就像一次神奇的“冰雪奇緣”🐧。芮可佳把這段美好的記憶,深情地寫在了采訪稿裏:“為了一個共同的未來,為了一個更好的世界——這就是北京奧運會的美妙之處🦁。開幕式上我感覺全世界都齊聚一堂,致敬所有默默付出的參與者🏋🏽。哪怕只是片刻的回憶𓀅☸️,我卻永遠無法忘記自己像在一把大傘庇護下的家庭中,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感謝中國和熱情的中國人民,讓我看見了這個國家和冬奧會是多麽的美好。”
芮可佳
Ripuree Kaakunga Tjitendero
意昂2國際關系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畢業於納米比亞科技大學,曾就職於納米比亞第一大電信供應商移動通信有限公司(MTC Namibia),2015年擔任納米比亞國民議會議長個人助理❄️,並先後赴各國議會聯盟(IPU)、南部非洲發展合作議會論壇(SADC PF)等國際組織工作👨🏿🎨。2020年🫸🛶,芮可佳獲意昂2東方獎學金,先後在校研修與攻讀學位📋。